免费热线
0724-4286122

企业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资讯
煤化工:且投且谨慎
来源: | 作者:pmod4280f | 发布时间: 2014-09-30 | 2281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代煤化工近两年来一度成为“资本宠儿”,Wind数据统计的现代煤化工概念指数自2012年以来的涨幅达到53.50%,远优于同期大盘指数表现。然而,以大唐发电为代表的央企“吃螃蟹者”至今陷入的困境,却似乎在警示这一“资本宠儿”成长现状与市场估值之间的巨大落差。
      现代煤化工近两年来一度成为“资本宠儿”,Wind数据统计的现代煤化工概念指数自2012年以来的涨幅达到53.50%,远优于同期大盘指数表现。然而,以大唐发电为代表的央企“吃螃蟹者”至今陷入的困境,却似乎在警示这一“资本宠儿”成长现状与市场估值之间的巨大落差。
      事实上,在现代煤化工商业化的探索上,国外已有过“前车之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运行的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项目。据长期研究煤化工行业的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杨启仁近期发表的《从财务观点分析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的经验与教训》一文披露,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政府向大平原项目运营方大平原气化联营公司(GAPA)提供了最终数额达15.4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该项目总建设成本约为20.3亿美元,美国政府提供贷款担保的投入达七成之多。同时,GAPA与美国四家天然气管道公司签订了为期25年的优惠购气合约,管道公司同意以高于市价的优惠价格购买煤制天然气。然而,前期可行性研究不足令项目步履维艰,投运后的前十年便亏损13亿美元。不堪重负的GPGA于1985年8月宣布破产。1986年6月,美国能源部以10亿美元的账面价取得大平原煤制气项目的所有权,并于1988年10月转让给美国北新电力合作集团经营。在运营约20年之后,北新电力才终于在2007年完全回收投资。
      杨启仁提醒道,中国当前的煤制气商业化正在重走美国大平原项目的旧路。他认为,无论是当前中国煤制天然气乃至整个煤化工行业所处的技术和政策现状,还是目前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都和此前美国大平原煤制气项目的经历十分相似。基于此,他建议,目前中国推进煤化工发展,应该给示范项目更充足的运行期来检验技术成熟度和投资回报前景,之后再考虑规模化建设项目。
      有机构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处于不同阶段的煤制气项目共计50个,若全部建成,总产能将达2250亿立方米/年。这一产能规模相当于56个大唐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40亿立方米/年),意味着这些项目建成后总投资将超过万亿元数字。
      面对如此浩大的待投资金规模,不少国内煤化工专家也提醒道,从大唐发电示范项目运行至今的败绩来反思,国内现代煤化工要真正实现商业化,仍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政策方对于推动国内现代煤化工未来发展也不断趋于理性。就在大唐发电宣布重组旗下煤化工板块后不久,相关部门发文要求严格产能规模、能源转化效率、水耗、排放等产业准入门槛。据了解,上述50个各地规划的煤制气项目中,截至目前,仅有4个获得国家核准开工。
      雄关漫道真如铁,现代煤化工商业化征途仍有长路要走。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重新审视这块“价值洼地”的成色,“且投且谨慎”。